下筆如『有神』
撰文/辜意珺
在《懷沙》中,夏佩爾用神話與靈能、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去呈現出大時代中,一個國族的風俗民情、興衰成敗, 繼而串聯出國與國之間的爾虞我詐; 不分君子小人,都在戰國諸雄的夾縫中穿梭競技, 仿若親見熊熊戰火,體會亡國的悲哀, 即使遙隔三千年,詩人的胸襟與哀愁,仍然歷歷在目。 到底,夏佩爾是何許人?又是如何寫出這般奇幻、精緻的小說呢?
由一篇心得報告開始的創作歷程
年齡未滿三十的夏佩爾,文筆豐潤靈轉,風格兼具著楚辭的瑰麗與現代小說的奇詭,他是如何走向創作之路的呢?
『高二那年暑假作業要交讀書心得報告,大家當然都是挑越薄的書來寫越好,但是那次我卻選擇寫《紅樓夢》,自此受到國文老師的鼓勵,考取淡江大學中文系。
『雖然念了中文系,其實我的生活很平凡,跟一般的男生一樣,愛看漫畫、打電動,但是大二那年,有一本書徹底的顛覆了我──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,卡夫卡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,當時我被書中所描述的孤獨感給攫獲,從那時候起,我開始被吸引入文學的領域,這也是第一本讓我覺得文學是那麼令人感動而又著迷的東西。』
對創作有濃厚興趣的夏佩爾,在過去幾年中已得過許多文學獎,其中包括第二屆倪匡科幻獎首獎。
『我非常喜歡寫作,一直都以創作為職志。每當在書店看到琳瑯滿目的書籍,發現原來寫作的人滿坑滿谷,心中就感到很徬徨,我不停的問自己:我到底應不應該繼續寫作?我能從這些人中脫穎而出嗎?如果我沒有才能,努力了很久都沒有起色,或許我會選擇轉換跑道;但是人生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,每每在我很不順遂、快要放棄時,卻又得到外界的肯定,讓我燃起希望繼續寫。入圍或許不代表我寫得比別人好,卻是讓我繼續創作的動力。』
寫出一部屬於中國的奇幻小說
夏佩爾為什麼會選擇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幹,再融入奇幻風格呢?
『西方有魔戒、希臘神話,但是在中國歷史的神話卻是羸弱的、不起眼的,從周朝開始就強調以「人本」為主,祭祀與偶像崇拜,從虛無縹緲的「天神」變成「祖先」與「天子」,神話漸漸被淘汰。有感於「魔戒」創造出鉅細靡遺的虛構世界,因此我想寫一部中國奇幻故事,去彰顯這個部分。
『至於為什麼選擇屈原?大學文學史教授在課堂上說屈原的故事時,曾說過他是「寅月寅日寅時」出生的人,又字「靈均」,在他的部落裡應該是一個靈能力者,這是我靈感的起源。從那時開始,故事就在心中醞釀,一直到今年三月,我辭去編輯的工作,專心衝刺完成寫作。
『寫歷史故事的好處是上古的文字敘述簡單,也讓我更有發揮想像力的空間,為了要寫出當時的場景,我必須看很多周邊的參考資料,而寫歷史故事最大的困難就是要「蒐集資料」,這個困難由我的創作夥伴「烏奴奴」幫我解決了。所以這次小說獎的入圍,我必須感謝他。』
《懷沙》中的愛情樣貌
除了姊姊女嬃外,環繞在屈靈均生命中的女孩還有蘼蕪、蒹葭、娀坎霓三個,究竟在若有似無的情愫中,這四個女子是如何構成詩人的感情世界?
『對屈靈均來說,最喜歡的人是姊姊女嬃,她的存在能讓他內心平靜,可以說是最瞭解他的人。當女嬃說出兩人不能結合的事實,屈靈均已銘記在心,於是,他捨棄了戀情,只要姊姊一輩子留在他身邊,就已足夠。兄弟姐妹間的戀情,在倫理道德觀尚淺的先秦時代屢見不鮮,在此藉用楚國創世神話的原型,因而有這樣的設定。
『蘼蕪是個女巫,她在屈靈均所認識的人當中,是最接近諸天神靈的一個,但占卜者雖可以算出他人的命運,本身卻也被命運所控制,屈靈均對她從一開始的同情,逐漸衍生出一絲淡淡的情愫,就某種意義上,她是屈靈均的初戀情人(畢竟他對女嬃是由親情轉化為愛情),而既然兩人都是命運的犧牲者,無緣的結局也是理所當然。
『原本要刺殺屈靈均的蒹葭,是信念比任何人都堅強的女孩,在被屈靈均收為徒弟後,她就單戀著屈靈均,就算沒有結果與回報,也完全不會動搖心意,這樣的性格,讓她成為陪伴屈靈均最久的女性,然而,屈靈均只把她當成學生,認為兩人之間不過是單純的師生之情。
『娀坎霓,這是一個屈靈均未曾見過一面的神秘女子,但因為她擁有跟他相似的能力、命運與孤獨,所以,她代表的是屈靈均心中的理想對象,也是屈靈均選擇投江時最後的擁抱。』
就像《懷沙》所呈現的愛情一樣,夏佩爾認為自己的愛情應該像是輕輕、柔柔、淡淡的雲,飄在晴空藍天時最美麗,偶爾凝成陰霾飛下幾滴細雨也還詩意,如果是烏黑一片,打雷閃電,傾盆大雨,那可就吃不消了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神靈
在《懷沙》這部小說中最重要的主題,是探討神與人之間的關係、信仰與價值觀。
『占卜在這部小說裡只是一種「宿命」的象徵,其實仍舊以「人」為中心。人跟神相依相存,人需要神,神也需要人。人需要神來寄託心靈,但是神沒有人,就等於是虛無、不存在的!為什麼書中的神要保護屈原、不讓屈原死?因為祂們要等屈原寫出「九歌」!等他完成使命後就不再重要了,祂們需要屈原去證明神的存在;神可以滿足人性的空虛,神也需要人才能達到永恆。就像書中屈原的接班人──娀坎霓,她是一個雕刻師,雕出神的樣貌之後就死去,因為她已經將神的樣子呈現在人間了。』
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神靈,只是屈原看得見他的神靈;而屈原的姊姊──女嬃,雖然肉眼看不見神,但是她心中也有屬於自己的神靈,女嬃將她的信仰,用舞蹈、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,她承接了她所該有的天命。屈原有藝術家的天賦,但是他卻去搞政治,這就違背了天命,必然會遭受孤獨的命運。如果把這部作品反應到現實生活來看,那麼,一個國家步入滅亡的前兆,其實就是擁有才能的人,沒有在他應有的位置上,上位者用對了人,就是治世;用錯了人,則是亂世。』
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;以歷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,而《懷沙》正是一部書鏡,期望讀它的人,都有不同的收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