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個編劇與當一個小說家到底有什麼不同呢?我覺得,差別應該是在於容許你任性的程度吧?小說家愛怎麼寫就怎麼寫,而編劇卻只是劇組團隊的一員,沒有演員沒有舞台,劇本的存在也就等於沒有意義。所以,獨斷獨行的編劇常會給劇組帶來困擾,並且很可能與觀眾的期待背道而馳。
侯孝賢的長鏡頭美學,王家衛的光影技巧,葉錦添的華麗古典風,不管是導演功力、攝影質感、或是美術風格,他們的專業都讓內行人佩服,外行人讚嘆,然而,劇本的對白卻是誰都看得懂、聽得懂,因此街坊的歐巴桑也可以大聲批評,遇到看得不爽的劇情,大家第一直接反應,就是罵說這編的是什麼爛劇。但事實上,在一個劇組裡頭,編劇的地位沒有想像中高,酬勞也沒有想像中多,本子往往得因應拍攝需要一改再改,當票房失利與收視率不佳時,還要一肩擔起大眾排山倒海的責難,這也是當編劇的無奈。
老編劇常說,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事,凡是你所想得到的人物故事,別人幾乎都演過、拍過了,不過累積了百年的電影史,有些題材仍然是屢拍不厭、百試百靈,原因很簡單,觀眾在乎的不是藝術的境界,他們只是在追逐一個夢,當戲院燈暗時,枯燥的人生立刻呼呼大睡,喚醒的則是一顆顆自由百變的心靈。
所以,就算被不少電影人諷刺是騙小孩的大本營,我還是很喜歡好萊塢的電影,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造夢工廠,是編劇們心目中的迪士尼樂園。
也許,擁有如電影或戲劇一般的一生,不見得會是一種幸福,可我們還是想成為這時代的主角,當一個大家眼中的明星,即使是套用超俗濫的戲碼,即使是拷貝老掉牙的喬段,也都無所謂。
當一齣戲落幕時,其劇本也會隨之死去,等待下次開幕時的復活。直到有一天,每一段劇情、每一個角色、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句台詞,都紛紛寫進了社會的真實面,寫進了人們的生活中……
終於,你一睜開眼……
歡迎光臨二十四小時、三百六十五天永不打烊的電影院。
|